
尤辉,男,1980年12月出生,常州市天宁区兰陵街道尤辉雷锋科技服务站站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笨鸟先飞,定能翻云覆雨。”2009年12月1日,他曾在日志中写下这段话。直至今天,尽管获得的荣誉可以用麻袋来装,但他仍然觉得自己是一只“笨鸟”,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更努力地学习,再把习得的知识传递给需要的人。
他是尤辉,男,1980年12月出生,大专文化。常州市锐点电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雷锋科技服务站站长,2003年开始为小区居民免费维修电脑,2005年成立雷锋科技服务队,2014年成立了免费电脑培训部,至今已累计为全市居民免费维修电脑上万次上万小时,免费举办培训班252次、1800多人,先后深入学校、企业、村和社区以道德讲堂的形式宣讲道德故事19次,被省、市、区评为“百佳好事实事”、常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道德模范。
学雷锋常态化:成立科技服务队,提供志愿服务
2003年,大学毕业的尤辉预备党员转正,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兰陵街道社区党支部书记史锦麟告诉他,想要转正就必须得到大家的认可。如何才能得到认可?
社区里很多人家里已经有两台以上的电脑了,家里的老人也开始慢慢地接触电脑,但一旦电脑出了问题就一筹莫展,特别是经常看到老人们抱着很重的机箱,风尘仆仆地赶往电脑城维修,修好还不用说,遇到个技术不过关的还要花很多钱去修一些不坏的配件,很多时候有苦说不出。回想自己学校里学的电脑理论知识,可以通过自己的所学帮居民维修电脑得到更多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在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党员面前得到认可,一举两得,于是就这样成为了一名社区义工,选择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
果不其然社区里需要电脑维修的人很多,居民贾玉芬的电脑坏了,她抱着试探的心理拔打了尤辉电话。“您等会儿,我马上到。”几分钟后,尤辉果真出现在贾玉芬家门口,他麻利地换上鞋套,就在电脑前忙乎开了。天气闷热,尤辉不住用手臂擦汗,背后的汗衫几乎全湿了,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才将电脑修好。看到这些,贾玉芬有些过意不去,坚持要付钱。尤辉将钱退还给她,“真不用,我们不收钱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辉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求助的人更是络绎不绝。他白天在一家外资公司上班,晚上就去帮社区里居民修电脑,建网络,晚上几乎天天有事去做,有的时候饭也顾不上吃,一下班还要赶到居民家里,一修就是个把小时,当场修理不好的晚上自己回家还要查阅资料,每天都筋疲力尽,一回家连脚都懒的洗就睡着了。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尤辉自己也把自己的卧室改造成了学习室和维修间,还把床放进了父母的卧室和父母住在一起,有的时候查阅资料的太晚,就趴在工作台上将就着睡觉,这样一搬就是两年。
靠一个人的力量真的还是太小了,服务维修东到雕庄,西到邹区,北到魏村,南至大学城,维修足迹遍布了整个常州。 2005年的3月,尤辉就和5个小伙子一起成立了丽宝第社区(天安河滨社区)雷锋科技服务队,在他们的志愿服务中加班和方便面是家常便饭,上万小时的志愿服务,就是这么来的。
随着维修量的增加,经费周转也随之成为服务站最大的问题,最困难时期,6个志愿者走了4个,一直免费维修,没有一点收入。2007年服务队在资金缺乏、无法发展的情况下,毅然以志愿者为班底成立了电脑公司,用对企业的低偿服务所获得的报酬补充进志愿服务队,以维持服务站日常开销,完善了自我造血。
尤辉从2015年底就开始研发“益起来”APP平台, “现在吃个饭,可以找美食类的APP,一搜索,附近的各类娱乐美食都出来了,而像修车、修拉链、修鞋等,这些都是普通大众的生活需求,如果把这些都放在手机端呈现,肯定会给大家带来便捷。”目前此款APP主要包括:寻找社会组织、寻找便民服务、寻找社区居委会、寻找公共厕所四大板块。例如,你在路上电动车坏了,只要打开软件,通过定位,就能找到最近的便民维修点,并且所有的服务价格全都公开透明。据介绍,APP上的社会组织、便民服务点等都是经过相关部门确认和审核的。
志愿服务队对尤辉来说像是自己的孩子,需要不断的关心和爱护。在夜以继日不辞劳累的奔波中,尤辉也收获了爱情和家庭,但是为了满足求助居民的愿望,尤辉经常是舍小家顾大家。双胞胎女儿因急性肺炎生病住院,需要他在身边照料陪伴,他却因为求助者的一个电话而会抛下妻子和女儿赶去居民家中维修电脑,妻子埋怨他对女儿的冷漠,对他这样的执着为居民表示出了不理解,每当这时候,尤辉总会耐心地和妻子解释:“不为名,不为利,只为那一双双期待求助的眼神,和那一句句发自内心的感谢,累中作乐,人生价值只有去实现才能体现价值。”“自己了解尤辉的性格,深知他的为人和为民服务志向,嫁给他不正是看重他这点吗?”妻子想到这些,还是没和尤辉大吵,默默陪伴着他把为民服务做好。有了妻子的支持,尤辉更坚定了自己把服务队做下去的勇气和决心。
学知识普及化:开电脑培训班,面对不同对象因材施教
“电脑有问题就找尤辉。”雷锋科技服务队名气越来越大,也深受市民喜爱,求助者络绎不绝,很多时候他要花了半天时间赶到市民家里,出现问题的不是电脑,而是使用电脑的人缺乏电脑操作常识。
在天宁区兰陵街道的支持下,2009年3月,正式成立了“兰陵街道雷锋科技服务站”,有了固定的场所,又有了自我的造血功能,服务站底气十足,决定借此机会把服务范围推向整个市区,勇敢地选择去担负更多的辛苦和责任,去方便每一位求助者,“与其一家一户上门教,不如我自己为街坊开一个电脑培训班。”说到做到,尤辉利用每天晚上的休息时间为社区里有需要的人们补习电脑知识。学习班里除了社区里年纪稍大的居民,还有一些失业妇女、外来的新市民。“他们接受的教育水平低,文化程度不高,所以用起电脑来有较大困难。”尤辉还会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需求,因材施教,“对一些年纪大老人来说,电脑主要是用来娱乐的,所以只需熟悉基本操作就好了。”
尤辉在不大的空间里给居民上电脑课,特别是夏天,天气热,蚊虫多,大家都挤在一个14,5平方的电脑室里,条件虽然艰苦,但看到居民学习电脑的热情都很高涨,尤辉感到了高兴和欣慰,自己的努力和忙碌都是有价值的。退休教师胡静娟老人在电脑培训班上认识了尤辉。在尤辉的帮助下,她和丈夫不仅学会了基本的电脑操作,也学会了用电脑下载音乐、唱卡拉OK和玩下象棋等游戏。“学会这些,我们两口子退休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胡静娟老人说。
2014年5月1日,雷锋科技服务站培训中心在九洲新世界落成,市长费高云作为站里的名誉志愿者参加了揭牌仪式。培训中心的建立,不仅让服务站的硬件设施提升了一个档次,更让志愿者有了一个接受培训的地方,服务站借势提出“做志愿者的志愿者”的概念,免费培训社区居民的技能,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并商定学员学成之后需要帮助受培训人所在地区群众,借此服务站建立了一支人数众多的志愿者队伍,并形成网格化服务。在雷锋科技服务站培训中心,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一个前来接受免费培训的学员学成后,必须参与志愿服务累计达24小时,以志愿服务时间来换取培训费用。通过一年的实践,这种方法省时省力,许多普通志愿者完成了向专业志愿者的升级。
2016年培训中心建立了互联网技术培训工作室,在培训的同时还通过与学校社团的对接,在江苏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成立了以尤辉同志命名的特色团支部,以服务站为平台,把大学生志愿者从学校请进了社区课堂,为广大居民服务,通过一年来的合作,不仅让广大学生有了一个固定的服务阵地,而且大学生志愿者长期系统的服务时,自身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升,比如江理工计算机师范类的学生专门为居民群众教授计算机课程,外国语学校学生利用假期来培训站实践锻炼,就是一个资源充分利用和共享的例子。每次走进培训中心,总会看到学习非常认真的几位老学员。孙维璐老人是一名退休教师,子女都在外地,平时只有老两口在家,几年前也开始使用电脑,期间磕磕绊绊遇到不少的技术问题。“这群年轻的志愿者个个技术精、品德好,对老人有耐心,还细心地教我如何操作,怎么上网,怎么聊天,教室环境很好,所以我们很愿意来学。”
在2年多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课本专业内容,2016年编制了一套学习计算机的特制教材《跟我学电脑》,此教材没有很复杂的专业术语,符合居民文化需求,使居民面对教材能非常顺手的学习和操作。
学做人能量化:拯救青少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电脑培训的10载,尤辉带出了8个“徒弟”。他们在接触尤辉之前,大多沉溺网络游戏或者闲散在家无所事事。
带“徒弟”缘于尤辉的一位同学,因患直肠癌过世。在尤辉的记忆力,同学喜欢打《传奇》,一级要练一两个月,究竟要花多少时间没日没夜地沉迷于此,这对尤辉来说实在无法想象。
于是他决定各处寻找有网瘾或闲散在家的青少年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但来报名的第一个人选黄某某,就给了尤辉沉重一击。“当时他父母来的时候,直接跪在了我面前,说孩子三天三夜不睡觉、不吃饭、不说话,只顾着自己打游戏。”看着焦虑的家长,想起同学的经历,尤辉决定拯救这个孩子。
小黄初来乍到,只会玩电脑,根本没有学过维修,看着其他队员整天忙进忙出的,心里总觉得太难学不会,于是学习起来也不是太积极,心里还是想着游戏,有时趁队友们不注意还登上去过过瘾。“他刚开始来的时候很排斥,我就让他住在服务站。了解情况后,一方面亲自教他维修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自己出去修理的时候就一直把他带在身边,慢慢的他开始学到了许多修理方面的技术和技巧,也对电脑维修越来越感兴趣,“每天6点钟准时起床,不管站里忙还是闲,都必须跟在我身边,学点东西。久而久之,他已经完全跟不上游戏里的进度,也就不在意了。”尤辉说,经过历练和引导,服务站的环境对他帮助非常大的,现在他们不仅能融入团队,还经常与队员们一起切磋技艺,探讨维修知识,有的居民甚至点名要他们上门服务,现在的小黄不仅能独挡一面,还是服务站里有实力的得力干将了。
家境不太好的黄常春是常州的新市民,父母都在为生活努力打拼,本人性格很内向不太爱说话,更不愿意与人交流,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毕业后,找工作时屡屡碰壁,状态消极,所以无所事事的他白天打篮球,晚上打游戏,整个人昏昏沉沉精神很差。社区主任把介绍到服务站,尤辉没有犹豫立即收下了他,让他参加社会活动,感受服务的快乐。加入尤辉的服务队之后,他的性格比以往活泼不少。黄常春目前是常州锐点电脑科技有限公司的职员,同时也是雷锋科技服务队的志愿者。他说:“他很快乐,因为觉得自己是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家境比较好的胡卓君因迷恋上了玩电脑游戏,虚拟世界让他没日没夜地坐在电脑旁,有时饭来不及吃,觉也不想睡,更不愿意出去找工作,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父母把孩子送到服务站,希望尤辉能帮他管管这孩子。服务站招录了很多社区里的“问题”青年加以培养,一方面让他学习电脑维修方面的技术,有一技之长,另一方面不再让他们整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天天上网游戏。服务队用榜样的力量教育了青年,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志愿服务的意义。那些经过他手培育的未成年人,现在基本都走上了工作岗位,有些留在了站里。
“科技服务站不止是电脑维修,它最终的目的是把知识传到需要的人手中,用行动来实现志愿服务的真正含义”尤辉说。
选送单位:天宁区文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