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猪与三国
发布人:常州开放大学专题管理员
三国里看透三分天下,而且最有智慧的人不是诸葛亮而是诸葛亮的老师司马徽。司马徽曾被刘备邀请出山,但是没有出山。
有两个原因:其一司马徽早就看透刘备可以三分天下有其一,但不能成就一统大业;其二家里是田园隐士生活,田野牧猪悠哉游哉。
《董正别传》说:“时人呼为水镜,尝有人妄认徽猪,徽便推猪以与之,后数日,亡猪者得其猪,既以猪还徽,乃叩头自责,徽又厚谢之。”这是一个典型的贵族规模化生态田园养猪。如果只养一头猪就不可能发生认错猪的个案。三国成鼎足之势有以下几个必要条件。
1、曹操孙权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唯独刘备缺兵少将钱粮匮乏,在起兵之时多亏燕人张翼德慷慨解囊,张飞哪里来的钱呢?原来他是一个大屠宰商杀猪卖肉,而且卖的是纯种涿州猪的极品肉,同时也经营名酒和果园。刘备是傍了这样一个养猪大款才解决了初期的军费问题。其实从猪文化的角度可以把《三国演义》的第一回标题改写为:猪林酒组合获取庄园效益,刘关张结义解决军费开支。
2、三国鼎足的另一关键是曹操统一天下的创业过程中有两次重大失误都与猪有关。
其一,曹操在陈宫的帮助下逃避追捕路过并投宿友人吕伯奢家过夜之时,吕伯奢磨刀霍霍准备杀猪款待客人,可是曹操疑心太重以为吕伯奢要杀他,不问青红皂白把吕伯奢一家全部杀光。
有鉴于此陈宫愤然离开了曹操投奔到曹操的劲敌吕布的帐下。
于是曹操的朋友变成了敌人,对曹操的大业极为不利。
这一个事件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吕伯奢家里来了客人杀两只鸡就足够了,为什么要杀猪呢?从猪文化历史解释东汉的养猪极其发达,想必是吕伯奢家肥猪满圈,随便拉一头出来为客人接风应该顺理成章。
其二,曹操在赤壁陈兵百万打算用艨艟战舰渡江并吞东吴,没料想甲子日东风起被东吴大将黄盖用火箭点燃了艨艟战舰而大败曹兵,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黄盖的火箭是用硬弓射到艨艟战舰上,如何能点燃巨大的战舰?那是因为火箭的头上浇注了猪油、麻油、硫磺、木炭。
其中猪油的质量最为关键,不仅要使火箭烧得旺而且要烧得时间长。这不是一般的猪油可以做到的。我们分析一下东吴的地理位置,从建业(南京)到荆州一带盛产脂肪型极品猪,就是当今圩猪、安庆六白猪、阳新猪的祖先,这些猪的肥膘中亚油酸的含量相对较高,结缔组织的膜相对较薄,所以肥膘的出油率很高而且一点就着。以上 3个品种的肥膘洁白无瑕如秋霜铺洒汉白玉,剔透玲珑似春雪飘落梨花枝。这种肥膘在古代是军用火攻材料,
3、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
刘备起七十万大军向东挺进连胜数局大有并吞东吴之势,东吴统帅陆逊效法赤壁之战再次用火攻出奇制胜,又一次用猪油上演了古典军事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场战役在客观上阻止了刘备的东进,对三分天下的形势起到了一个相对的维稳作用。
4、话说司马炎篡位之后举大兵南下,企图消灭东吴完成一统天下,然而吴主孙皓已有设防。
他的军士在江面上用铁链和铁锥形成一个水上封锁工事,形成一个阻挡北方战舰南下的天堑。
然而此时司马炎的军队已从赤壁之战当中吸取了经验学会了火攻,他们制造了数十万大筏,在大筏上安装了大炬并用麻油、猪油等灌注,将江面烧成一片火海,铁链遂绷断。随后大军南下生擒吴主,三国归晋。三分天下六十年可谓分也猪油合也猪油。正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在猪肉中。
资料来源:张伟力,张晓东.中国四大经典文学著作中的猪文化元素.[J]养猪.2018,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