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围城(上)

一八九七年圣诞节,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出于对女性婚姻问题的关注,仅用几天时间,就塑造出《娜拉》中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走出婚姻牢笼的女性形象。易卜生无从知道,十几年后,这个形象成为了一个东方古国女性们的偶像。《娜拉》在中国最早的演出可以追溯到1915年,地点是北京大学的校园。五四新文化时期,话剧《娜拉》走出了校园,走上了街头。当时最有影响的译本是由胡适等人翻译的。胡适还模仿《娜拉》的剧情,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独幕话剧《终身大事》。从那时起,娜拉成为中国女性追求平等解放、个性独立的精神楷模。

  • 评论统计:

  • 力荐-0 %

  • 推荐-0 %

  • 还行-0 %

  • 较差-0 %

  • 很差-0 %

返回
回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