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张太雷、俞秀松一举奠定中共在共产国际的正统地位

发布人:常州开放大学

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的形势下,为制定共产主义运动新的战略策略而召开的。初夏的莫斯科一派生机勃勃,到处充满了“澎湃赤潮”的浓烈气氛。1921年6月22日晚,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开幕。张太雷和后来抵达莫斯科的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俞秀松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第一次参加共产国际大会。张太雷的中学同窗挚友瞿秋白以记者身份列席了会议。他们十分荣幸地见到了列宁,亲眼目睹了他的风采,聆听了他先后两次在大会上的演讲,感到无比振奋和鼓舞。
7月12日是大会的最后一天,瑰丽宏伟的莫斯科大剧院楼上楼下无一虚席,连走廊里都挤满了人。列宁、季诺维也夫、布哈林及大会主席团成员都出席了会议。按原计划,张太雷将在大会上代表中国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宣读致共产国际三大的长篇报告。这份报告最初由共产国际远东全权代表舒米亚茨基和张太雷起草,署名张太雷和杨好德(亦为杨厚德,即杨明斋)。张太雷到莫斯科后,根据共产国际有关指示,需要进一步修改报告。鉴于报告篇幅之长、思想容量之大、牵涉问题之多、分析难度之高,加上时间之紧迫,舒米亚茨基又很忙,张太雷便请瞿秋白协助整理、修改。修订后的报告翻译成中文长达15000多字,由中国的政治形势、经济状况、知识分子等9个部分构成,是中国共产主义者第一次对中国国情、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所作的高水平的全面分析、总结和汇报。通过这份材料,不仅可以确切地了解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初期情况,还可以从中看出张太雷在当时已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水平。
会议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后,大会执行主席郑重宣布:由于要求上台发言的人多,每位代表发言不得超过5分钟。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使毫无思想准备的张太雷深感为难。要知道,这是中国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第一次走上共产国际讲坛,第一次向全世界发布宣言,意义可谓十分重大。但他迅速镇定下来,知道照原来的讲稿发言是不可能了,便决定干脆不用讲稿。正当他凝神调整思路时,大会执行主席宣布“现在请中国共产党代表张太雷同志发言”。

张太雷迅即起身,把讲稿交给瞿秋白,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用洪亮有力的声音开始了演说。他站在世界革命的高度,把远东的问题尖锐地摆出来,使那些长期以欧洲为中心而忽视东方的人们心头为之一怔。他大声疾呼:“共产国际和西欧各国的共产党今后有必要对远东的运动更多地给予关注和支援,特别对中国的发展应予更进一步的注意。”他同时指出,中国的无产阶级和其他革命力量也会在这个伟大的事业中给他们以巨大援助。“在必将到来的世界革命中,中国丰富的资源和伟大的力量是被资本家用来同无产阶级斗争呢,还是被无产阶级用来同资本家作斗争?”这一沉重的发问,震撼着整个会场。张太雷接着用明确而坚定的语气回答道,“那就要看中国共产党,主要是看共产国际的支持如何而定了。”最后,他举起右手,握紧拳头,高呼:“世界革命万岁!共产国际万岁!”全体代表为他的演说所打动,纷纷站起来向他热情鼓掌,主席台上列宁等领导人,也都含笑站了起来,长时间鼓掌,会场上同时响起了用各种语言高唱的《国际歌》。

张太雷这1000多字的演讲,刚好讲了5分钟,达到了寻求国际支持的目的。至于那15000字的讲稿,会后递交给大会主席团,刊登于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机关刊物《远东人民》1921年第3期,成为重要的历史文献。舒米亚茨基曾称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国际舞台上最早发表的文献”。苏联学者M·A·T佩尔西茨评价:“《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形成的可靠史料,是珍贵的文献资料。”通过张太雷的这份报告,共产国际对中国的早期共产主义运动有了较多的了解。大会结束后不久,共产国际就派马林到中国来指导成立统一的全国性的中国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共产党。


1920年6月4日,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颁给俞秀松的委任状


1921年3月23日,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颁给张太雷的委任状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馆员)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