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街道第二期手工缠花培训班开班
访问量:336 作者:常州终身教育 发布时间:2025/4/11 14:33:42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同时促进残疾人就业和妇女灵活创业,4月11日下午,西城街道举办了“传承非遗技能 平等成就未来”第二期手工缠花技能培训班。本次活动由西城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联合区残联、妇联共同发起,吸引了30余名学员参与,其中包括残疾人、全职妈妈及手工艺爱好者,旨在通过非遗技艺赋能弱势群体,助力共同富裕。活动由金坛非遗传承人姚海霞会长主持,区妇联副主席张婕和社区教育中心主任唐忠华分别作了动员讲话。
非遗缠花:指尖技艺点亮文化传承。 缠花,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以丝线缠绕勾勒出花鸟鱼虫等精美造型,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造型生动、色彩艳丽,融合了美术、编织与雕塑技艺,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是根植于民间、充满乡土气息的民俗工艺之花。培训班特邀金坛非遗缠花传承人陈晓燕老师担任主讲导师,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指导”模式,从选材、构图到缠丝、定型,手把手传授技艺。陈老师表示:“缠花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文化的根脉。希望通过培训,让更多普通人成为非遗的‘守护者’和‘传播者’。”
“妈妈岗”+“助残岗”:柔性就业传递社会温度。本期培训班特别关注残疾人及女性群体的就业需求。针对残疾人学员,课程设计注重手部灵活度适配性,提供定制化工具和分步骤教学;同时,街道创新推出“妈妈岗”计划,为全职妈妈提供弹性学习时间和订单式培训,学员可居家完成缠花作品,由合作企业统一回收销售,实现“带娃创收两不误”。学员李女士感慨:“以前觉得非遗离生活很远,现在不仅能学到手艺,还能靠它补贴家用,感觉自己有了新价值。”
多元联动,织就包容性发展网络。西城街道以缠花为纽带,搭建起“传承+公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平台。首期培训班中,已有12名学员与本地文创企业签约成为手作技师,人均月增收超2000元。本期培训进一步升级帮扶政策,残联将为考核合格学员提供创业设备补贴,妇联则对接“巾帼工坊”提供订单支持。非遗传承人姚海霞会长表示:“我们希望通过非遗技艺激活弱势群体的内生动力,让传统文化传承与社会关怀同频共振。”
非遗缠花:指尖技艺点亮文化传承。 缠花,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以丝线缠绕勾勒出花鸟鱼虫等精美造型,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造型生动、色彩艳丽,融合了美术、编织与雕塑技艺,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是根植于民间、充满乡土气息的民俗工艺之花。培训班特邀金坛非遗缠花传承人陈晓燕老师担任主讲导师,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指导”模式,从选材、构图到缠丝、定型,手把手传授技艺。陈老师表示:“缠花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文化的根脉。希望通过培训,让更多普通人成为非遗的‘守护者’和‘传播者’。”
“妈妈岗”+“助残岗”:柔性就业传递社会温度。本期培训班特别关注残疾人及女性群体的就业需求。针对残疾人学员,课程设计注重手部灵活度适配性,提供定制化工具和分步骤教学;同时,街道创新推出“妈妈岗”计划,为全职妈妈提供弹性学习时间和订单式培训,学员可居家完成缠花作品,由合作企业统一回收销售,实现“带娃创收两不误”。学员李女士感慨:“以前觉得非遗离生活很远,现在不仅能学到手艺,还能靠它补贴家用,感觉自己有了新价值。”
多元联动,织就包容性发展网络。西城街道以缠花为纽带,搭建起“传承+公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平台。首期培训班中,已有12名学员与本地文创企业签约成为手作技师,人均月增收超2000元。本期培训进一步升级帮扶政策,残联将为考核合格学员提供创业设备补贴,妇联则对接“巾帼工坊”提供订单支持。非遗传承人姚海霞会长表示:“我们希望通过非遗技艺激活弱势群体的内生动力,让传统文化传承与社会关怀同频共振。”
据悉,西城街道计划以缠花培训为起点,逐步拓展剪纸、刺绣等非遗项目,并筹建残疾人手工艺合作社,打造“非遗工坊”品牌。这一举措不仅为非遗注入新活力,更让平等、包容、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指尖技艺中生根发芽。(西城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