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建微课程,《智慧就医》走进城乡
访问量:1406 作者:“智能+”银发助力行动工作室 孟亚俐 发布时间:2024/4/12 8:27:54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的“智慧助老”师生团队先从调研社区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的需求开始,然后聚焦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发了《智慧就医——守护夕阳红》微课程,最后走进城乡社区将课程内容手把手的教会老年居民。
一、走访社区,需求调研
2021年我校孟亚俐老师组建了师生“智慧助老”团队,引导团队在一次次送教过程中与老年居民交流,形成城乡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的调研表。在2年多反复调研 中,最终确立了城乡老年居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痛点——“智慧就医”各种场景的实操。
图1 学生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进行问卷调研
二、理论引领,课程开发
通过课题研究深挖课程目标和定位,通过走访医疗机构,就医实践来完善课程内容、通过文献调研和项目实施来确立课程开发路径,课程采用边建边教学实施的方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地课程实施策略。团队立项并完成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社区教育专项课题《增能理论视域下“智慧就医”长者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路径研 究》,课程《智慧就医——守护夕阳红》被江苏教育厅认定为省级老年教育学习资源库子库项目。
三、团队服务,赋能长者
2022年在孟老师领衔下成立了常州市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工作室“智能+”银发助力行动,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走进钟楼区、武进区20多个社区,经开区遥观镇22个村委,服务老年居民2000人次,利用微信视频号将课程推送给网上长者,近半月的浏览量超1万人次。
教师团队目前有9人,均是课程主讲老师,在送教过程形成了城乡两种教学模式。模式1、城市以讲练结合为主,即:教师演示,志愿者辅助老年学员实操。模式2、乡村以讲座引领为主,采用这种方式,是因为乡村老年人因农事繁忙,亲友大多就近居住,而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没有城镇老年居民的需求大,特别是走进村委学习点的老年学习者年龄偏大,没有智能手机或不敢用,所以老师们需要用故事与他们产生共鸣,提高老年学员主动学习智能技术的积极性,用微视频来拓宽他们的信息素养。
图2 教师送教常州市经开区遥观镇勤新村委
学生团队由两部分组成。1、孟老师在学校组建了学生社团“智能+”社区教育赋能行动,指导社团走进社区手把手指导老年人学习智能技术的应用。2、在寒暑假利用学生志愿者服务平台招募“智慧助老”志愿者,在线指导他们居家教授长辈学习智能手机的应用。该活动已开展2年,学生志愿者团队“青·智慧助老行动”曾获我校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图3 师生团队送教常州钟楼区蓝天花园社区
图4我校学生志愿者“智慧助老”实践项目先进个人表彰
“智慧助老”师生团队在实践中总结出两套教学模式,学生志愿者队伍养成了正副两支队伍,一起为城乡长者赋能信息素养,帮助他们跨域数字鸿沟,接入数字时代,享受数字红利。(图/彭涵、黄飞、徐华等, 文/孟亚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