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动态

“铁笔生花”,烫出万千气象

访问量:3512 作者:常州终身教育 发布时间:2022/11/7 10:49:49

在我市,有一位56岁的画师,他不施颜料、不用水墨,凭着手中一支烙画笔,就“烫”出了瑰丽世界的万千气象。1024日,记者走进常州烙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朱俊的个人工作室,怀揣着满满的好奇与期待,尝试了一回烙画。

朱俊介绍说,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的“烙画”,古称“火针刺绣”,又叫“火笔画”“烫画”,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他拿出一支电烙笔和一块三合板,让记者尝试烙一副书法作品。记者拿起电烙笔开始写,然而手不听使唤,几个字看上去歪歪扭扭、惨不忍睹。朱俊结果了烙笔,不一会儿,一行清丽的字迹就跃然于木板上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朱俊出生在常州一个普周的市民家庭。祖辈父辈都有在梳篦上烫画的好手艺。朱袋小时候经常看见父亲下班后就拿起烙笔潜心作画。梳背上的龙凤花卉或仕女人物栩栩如生,他向往之情油然而生。经年耳濡目染,他自然而然地入了门。数十年来,他在工作之余,从未放弃创作烙画。

“学烙画,要有深厚的美术功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朱俊介绍,即便有了美术功底,要熟练地控制烙铁温度、手腕速度、烙刻力度和角度,还必须专心揣摩好几年,才可能初有所成。

3年前,朱俊开设了个人工作室,一心一意地投身于烙画创作中。记者注意到,工作室里摆满了形状、大小各异的葫芦,葫芦上烙着诗词歌赋、山水虫鱼令人啧啧称奇。朱俊解释说,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平安、吉祥,寓意特别好,所以他特别喜欢在葫芦上作画。见记者一副跃跃欲词的表情,朱俊拿过一个葫芦让记者尝试。然而记者发现葫芦圆溜溜的,根本无法用烙笔画出图形。朱俊笑着说:“木板是平面、葫芦是球面,在球面上作画,难度大了百倍还不止呢!”

朱俊的烙画作品很受欢迎。扬州东关街、南京夫子庙都有他的作品售卖,供不应求。前几天,有位市民订购了一个高60厘米的山水烙画葫芦,说准备陈列在客厅里,感觉既高雅又气派。这样的作品要做好并不容易,从构思到制作,朱俊要花费半个月甚至更久。

这些年来,前来拜师学艺的市民络绎不绝,只要来者愿意学,朱俊就倾囊相授,他觉得,这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非遗传统美术项目进社区工作室 转自20221102《常州晚报》A05版)



上一篇:武进区湖塘镇降子社区开展... 下一篇:尧塘谢桥村开展“学习贯彻...

返回
回顶